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2]
[5]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6]
- 中文名
- 叶挺
- 别 名
- 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
- 出生日期
- 1896年9月10日
- 逝世日期
- 1946年4月8日
- 职 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6]
叶挺人物生平
编辑叶挺早期经历
叶挺于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地区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本村小学读书,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1911年入惠州府立蚕业学校。因剪掉辫子反对清朝统治、支持广州黄花岗起义而被捕,获释后转入惠州府立中学。同年10月在武昌起义的鼓舞下,立志走军事救国的道路,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
1914年12月,叶挺到湖北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攻读军事知识。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校期间刻苦攻读军事课程,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并广泛研读进步书刊,探讨哲学和社会政治学。曾给《新青年》杂志写信,提出“道德根本之基”在于"觉悟",并表述其"振污世,起衰溺"的革命理想。
1919年,经辛亥革命元老、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何子渊(何贯中长兄)引荐,在福建漳州加入建国粤军,任支队副官,并加入中国国民党,走上了追随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革命道路。1920年,孙中山命令建国粤军攻打桂系军阀莫荣新,黄皮径战役,叶挺一举击溃了四倍于己的敌人,声名大振。后任粤军第1师少校参谋、工兵营营附。1921年,调任孙中山之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他的部队炮轰总统府,叶挺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信仰三民主义转而信仰共产主义。
[8]
叶挺北伐期间

惠州叶挺故居(10张)
1926年5月,率部北伐,担任先遣队,从肇庆、新会出发,向湖南前线挺进,讨伐吴佩孚。6月5日,独立团经过两天的战斗,击溃投靠吴佩孚的赣、粤部队4个团,攻占湖南攸县城,北伐军进入湖北通城县,当地有名的革命志士吴国珍等热血青年毅然投奔北伐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参与攻占湖北咸宁汀泗桥。
[9]
汀泗桥战役中正面部队进攻受阻后,他率部翻越大山出其不意抚敌侧背,大败守敌,并乘胜追击20余公里,夺取咸宁县城。继又率部参加进攻吴佩孚亲率重兵据守的贺胜桥,先以团主力突破敌军桃林铺防线,揳入其防御纵深,再以预备队相机投入,将反扑的优势敌人击退。在所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严令部队集中兵力支援主攻方向,接连突破印斗山、铁路桥等敌军核心阵地,占领了贺胜桥。
[10]
随后,独立团连克桃林铺、印斗山等地,率部围困武昌。叶挺因此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隶属之第四军也被称为“铁军”,此时,第四军军长为张发奎。
1927年5月,夏斗寅叛变,袭击武昌。叶挺率部奋勇作战,打垮夏斗寅。
[2]
叶挺南昌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叶挺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
1928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接到党的通知,要他前往苏联。经香港、马来西亚、日本至苏联。由于先后受到李立三、王明的无端指责而决定退出共产党,加入由国民党左派邓演达、陈友仁、宋庆龄发起组织的“第三党”。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第六次中国代表大会,会议虽充分肯定了广州起义的伟大意义,却没有给叶挺平反。
1928年秋,叶挺到了德国首都柏林。先后流亡德国、法国等地,过了5年时间。以翻译德文文章为生,成为素食主义者。1930年春,周恩来来到柏林,发现叶挺对革命失去了信心,与叶挺进行了促膝长谈,告诉他干革命不能考虑自我。周恩来的话对叶挺启发很大,旅居德国的廖承志等人也不断鼓励叶挺。
1931年,国内形势的发展使得叶挺再也不能呆在国外了。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三省。他每天翻阅大量报刊,密切注意国内局势。但远居海外,消息毕竟太少,也来得太慢。为此,他离开了德国,来到澳门,结束了海外流亡生涯。
[11]
1932年到澳门隐居。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2]
叶挺抗日战争
1938年,叶挺亲率部粉碎了日军对皖南的“扫荡”,得到了蒋介石的致电嘉奖。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之久,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入狱五年。叶挺将军严词拒绝了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婉拒了好友陈诚劝其前往缅甸御敌的请求,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4]
叶挺回渝罹难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始获自由,他出狱后第二天即电告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3月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电告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

叶挺(4张)
1946年4月8日,他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附近失事,遇难身亡,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等中共重要领导人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叶扬眉和尚未取名的幼子阿九。
[15]
死讯传出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朱德提词:“为中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
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
陈毅作《哭叶军长希夷同志》。
叶挺主要功绩
编辑叶挺叶挺独立团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全团2100多人,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叶挺独立团是北伐战争中的左路军急先锋。1927年8月,朱德、陈毅、叶挺、贺龙等率领北伐军三万多人,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10月,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随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队长是朱德,政委是陈毅。1928年1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师长仍然是朱德,政委仍然是陈毅。1928年8月,改编为红四军28团,团长是林彪,政委是何挺颖。1929年2月,又改编为红四军第一纵队,队长一直是林彪,政委是陈毅。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叶挺独立团也是开路先锋;1935年5月红二连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强渡乌江天险。6月12日翻越夹金山。又用六天六夜开辟出草地通道。9月17日攻打腊子口,夺取哈达铺;抗日战争中,叶挺独立团一直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1937年参加平型关大战,痛击日寇;1945年攻打淮安,歼灭吴清泉;1946年4月,四平保卫战;1948年10月,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解放天津;继续挥师南下,1950年解放海南岛;1951年广西剿匪。
叶挺诗作《囚歌》
1941年,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在重庆狱中作《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首诗将他的雄心壮志和不屈服的精神描绘的淋漓尽致。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予以抗议。
《囚歌》原文版(如图文)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叶挺人物评价
编辑叶挺家庭成员
编辑
叶挺与夫人李秀文及子女(2张)
叶挺与李秀文共生了9个子女。
次子:叶正明(1931年~2003年),生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顾问,中国对外应用技术交流促进会主任;
四子:叶华明,1935年生,深圳先科激光公司董事长,曾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
六女:叶剑眉,1937年出生,1993年因病去世;
七子:叶正光,1939年生,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六合天融(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并担任副董事长,现任海南六合公司总经理;
八子:叶启光,1942年生,叶氏环星集团董事长。
1个夭折(三子),五女叶扬眉(1936年生)和出生后尚未来得及起名字的幼子阿九和父母于1946年一同遇难。
孙子:叶大鹰,著名导演,作品有《大喘气》、《红樱桃》、《红色恋人》等;并在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我和爸爸》中扮演“爸爸”一角。
[23]
叶挺轶事典故
编辑叶挺误杀功臣
1939年5月中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赖传珠、邓子恢分别担任指挥、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叶、张、邓等人于5月22日东进八团驻地青龙厂。四支队主力除八团已东进敌后外,七、九团继续东进。高敬亭命令东进途中的七团、九团停止东进,七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逃跑叛变,投靠国民党桂系顽军。
叶、张、邓等人在未报请中央同意的情况下一边发动部队展开批判“杨、曹叛逃事件”,一边决定将随后到达青龙厂的高敬亭拘押审讯,在部队中展开批判高敬亭的“反高敬亭斗争”。
1939年6月24日,江北指挥部根据国民党政府军委会所谓“奉委座电令,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枪刑照准”的电报将高敬亭处死,由叶挺带到江北的警卫班执行;高敬亭屈死青龙厂,年仅32岁。中央发现了新四军在处理高敬亭问题上的失误,对此提出了批评。主要当事人叶挺、张云逸、邓子恢在事后都严肃检讨了自己的责任。
[26]
叶挺叶项矛盾
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项英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酿成皖南事变的悲剧。叶挺、项英二人在新四军创建初期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他们在新四军的改编、组建、集整训等工作中,有过密切的配合。他们的分工很明确,叶挺主要管外,跟国民党打交道,争取港澳和海外侨胞的支持,军内工作则侧重军事训练、作战指挥。项英主要管内,与党中央、东南分局的直接上级长江局打交道,军内主要抓干部配备、党的建设等。
项英在军事上不尊重叶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上,对叶挺也有不满。新四军的前身是项英、陈毅领导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作为中共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项英成为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军委新四军军分会书记,同时兼任新四军唯一的副军长。在实行党委负责制的新四军军中,项英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而作为国共两党商定的新四军军长人选、非党军事干部叶挺,无法参与党委的决策。叶挺、项英二人的矛盾就此产生了。
[27]
叶挺死亡真相
在1945年国共商国是的时候,国民党反动当局没有诚意,不仅在军事上破坏合作,而且在各个领域派了大量的特务破坏党开展工作。1946年4月,党将博古、叶挺等一些重要的人物从重庆送往延安。国民党当局得知这次飞行有党重要的领导人物,为了破坏党的工作,打破国共两党谈判的和谐氛围,制造事端以麻痹党的谈判,军统特务就对这次飞行进行了精密的暗杀行动。结果搭载党和军队众多高级领导的C-47在一个特意的阴谋安排下发生了事故。
[28]
叶挺后世纪念
编辑叶挺囚居旧址
出恩施城西门,沿公路步行一里许,即至朱家河。其地有一状若撮箕之小山凹,凹口有一农舍,即当年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同志囚居旧址。
旧址背山面水,绿树成阴。山上有国民党所筑碉堡,群众称之为“碉堡梁子”。旁有一泉,水从红砂石中渗出,清甜可口,沁人心脾,系叶挺同志汲水处。旧址系土木结构,一正一厢,后有拖檐。正屋为五柱四之平房三间,东面一间即为叶挺同志之囚室,另两间为看守人员和国民党特务住室。厢房四间,内住李家地主之庄户刘贵金,囚室极为简陋,仅有一张旧式五屉桌、两把椅子、两张木板床。
皖南事变后,叶挺同志于一九四二年下半年被蒋介石羁囚于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恩施。一九四三年曾被押送去桂林一年,一九四四年初又被押回恩施,直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先后与叶挺同志同来的,有他的夫人李秀文、次子叶正明、四子叶华明和女儿叶扬眉。
叶挺同志囚居恩施期间,国民党反动派软硬兼施。一面戒备森严,如临大敌,派特务以“勤务兵”名义进行监视;一面不断指示达官要人,前来游说劝降。叶挺同志大义凛然,予以痛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是时,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主席陈诚为了“软化”叶挺同志,曾亲以“老同学”之名,派人馈送奇缺之物,叶挺同志皆拒之不受。
陈诚复又从生活上折磨叶挺同志,日给两餐,且为发霉之包谷与糙米。郊区杂草丛生,蚊虫成阵,连破旧蚊帐也不给予,迫使叶挺同志只好“赤膊抗蚊疟,睁眼等天明”(叶挺同志在恩施所赋诗句)。但叶挺同志始终不为所屈,常以“宁肯饿肚子,也不吃嗟来之食”自励。在艰苦环境中,他带领独生女开荒种地,饲养猪、兔、鸡、鸭,以己之汗水改善生活。叶挺同志当年所垦之土地,至今仍为菜农所耕种,所植之茶园,现仍枝叶繁茂,欣欣向荣,被群众称之为“将军茶”。
叶挺同志对反动派冷若冰霜,对群众却胜似亲人。他利用一切机会向群众宣传我党抗日救国主张,并尽力帮助贫苦农民。邻居贺桂香之夫病重,他延医为之治疗。贺上午上街卖豆芽,遇国民党匪兵刁难,孩子在家饿得啼哭不止,他就为之穿衣、喂饭。有一位姓黄的放鸭客,日晒夜露,风吹雨打,叶挺同志又借钱为其买一鸭棚。
一九四五年八月底,叶挺同志被押解去重庆。离恩施前将党组织送给他的《论联合政府》一书,留给当地贫苦农民阅读。所用之木椅、脚盆、锄头、茶壶等也先后送给贫苦的农民。叶挺同志当年在囚居时种菜用过的锄头,现已珍藏在湖北省博物馆内。
叶挺同志囚居旧址曾迭遭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省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已拨专款将旧址按原貌修复。并在旧址旁增建了陈列馆,展出了叶挺同志有关文物,介绍他的革命事迹。陈列馆自一九八三年底竣工至二00二年底,共接待了40多万人次。湖北恩施叶挺囚居旧址纪念馆坐落在恩施市老城西门外高井河西岸,西郊后山湾154号。1942年12月中旬至1945年8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经两度被囚禁于此,历时两年之久。叶挺将军五年的铁窗生涯中,有一半是在恩施度过的。
叶挺指挥旧址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苏圃路南昌二中内。为两层砖木结构的“工”字西式楼房。
南昌起义时,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司令部即设在这所学校的一栋南北两层砖瓦结构的“工”字楼里。楼上是当时指挥部的办公室、会议室和电话总机房,楼下住着警卫部队。两棵葱茏的大树,犹如卫士守卫在楼前。
1927年7月30日下午2小时,叶挺在会议室召开了二十四师营以上及师直机关的军官会议,传达了党的起义决定,部署战斗任务。起义中,叶挺指挥第二十四师主攻驻守在天主教堂、贡院、新营房一带的三个团的敌军。起义军所向披靡,连战皆捷,又一次显示了“铁军”的威力。 起义胜利后,叶挺任起义军前敌代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这个指挥部也就成了整编后的第十一军指挥部。
解放后,心远中学易名为南昌市第二中学。为了纪念叶挺和“铁军”在南昌起义中的不朽功绩,人民政府修缮了这栋“工”字楼,使其基本上保持了原貌,恢复了当年军部的陈设,于1997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为中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9]
叶挺叶挺故居
叶挺故居是叶挺的祖父叶沛林所建,到上世纪90年代时,房子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故居里摆设了150多件珍贵的照片、实物、文物,大致概括了叶挺的一生。于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9月开始对叶挺故居进行修缮,并于2003年5月完工,同年9月重新开放。
叶挺纪故居自开放以来,成为惠阳区及周边市、县的学校、机关、厂矿、部队、党组织等单位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史和军事教育基地。
叶挺叶挺纪念馆
坐落在广东惠阳淡水镇,在1991年9月10日举行揭幕典礼。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题词是:“北伐名将,抗日英雄,铁骨铮铮,浩气长存。”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题词是:“叶挺同志一生为正义,光明奋斗不屈不挠,我对他无限崇敬!”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题词是:“学习和缅怀叶挺将军的革命斗志和历史功勋。”
叶挺纪念馆是1986年4月8日奠基的。建筑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馆名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纪念馆正中大厅是叶挺的半身石像。纪念馆根据叶挺的生平分为:出身农家,从戎救国;赴法深造,编练新兵;北伐先锋,保卫武汉;举旗南昌,再战广州;领导抗敌,卓著勋劳;皖南浴血,铁窗铮骨等七个部分。
[30]
叶挺将军纪念园
叶挺湖北纪念馆
湖北省恩施市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位于叶挺路112号,占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它是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市筹资21万元,于原址处按原样修复而成的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并增建了纪念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12月和1995年3月,先后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是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
“皖南事变”中遭国民党无理扣押和非法拘禁的叶挺将军曾两度被秘密软禁于这里,历时2年之久,是叶挺将军被囚禁时间最长的地方。1942年底,叶挺将军从四川重庆押解到恩施时,被软禁在城东门“民享社招待所”(今三义宫38号),二三个月后,陈诚为了表示对叶挺的“宽松”和“自由”,且又易于看守,便选中后山湾这栋民房,将叶挺迁移于此软禁。1943年8月蒋介石将叶挺转押广西桂林,次年1月又押至恩施,仍囚居于这栋民房,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被押至重庆。在叶挺将军囚居恩施2年间,其夫人李秀文,子女叶正明、叶华明、叶扬眉先后到此同住,经陈诚特许,其子女都得以在恩施上学读书。
在囚禁恩施期间,叶挺将军通过开荒种地,饲养家畜,培植茶园,改善自己的生活,并经常接济附近的穷苦百姓。当人们获知他就是战功显赫的新四军叶挺军长,都深感惊愕,更加钦佩敬重他了,而且都喜欢和他聊天,交心谈心,听他讲抗日道理。如今,在叶挺将军纪念馆的展厅里,不仅陈列着叶挺将军当年开荒种地的挖锄、薅锄、镰刀等农具,还展设有将军手捧雏鸡与农民交心谈心的照片。
[32]
叶挺叶挺中学
2016年9月10日至11日,由惠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叶挺将军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叶挺将军故里—惠阳秋长街道周田村举行,纪念活动包括向叶挺将军铜像敬献花篮仪式、参观叶挺将军纪念园、纪念叶挺将军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叶挺将军》纪录片发布会,以及叶挺将军亲属向叶挺纪念馆捐赠文物等。以叶挺将军名字命名的“叶挺中学”也正式挂牌。创办于1958年的惠阳秋长中学,前身为挺秀书院,叶挺将军曾就读于挺秀书院,在纪念活动中,秋长中学更名为“叶挺中学”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33]
叶挺正明忆父
叶正明是叶挺生命最后阶段,生活在他身边年纪最大的孩子。
叶正明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给他们讲过,在鏖战激烈险恶的时候,他自己拿着手枪往前冲,并亲自参加督战,谁临阵退却就枪毙谁,他自己真的亲手枪毙过人。然而不是在作战的情况下,他就比较和蔼温和了。
叶挺艺术形象
编辑1981年电影《南昌起义》,王定华饰演叶挺。
[34]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抗战中的广东客家将领(一)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引用日期2019-12-20]
- 2. 中国近代史36位杰出军事专家叶挺简介 .人民网.2008年08月22日[引用日期2011-09-12]
- 3. “吉隆坡之父”叶亚来与叶挺难舍“客家九大碗” .中国新闻网.2013-01-19[引用日期2018-10-07]
- 4. 天下客家一家亲 .人民网.2005-01-05[引用日期2019-01-09]
- 5. 叶挺的部队为什么被称为“铁军”?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5-04-21]
- 6. 在众多将帅中 为何仅仅有36人享有“军事家”称号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7-04-08]
- 7. 惠州名人--"北伐名将"叶挺 .今日惠州网[引用日期2015-04-21]
- 8. 叶挺生平简介 .中国网[引用日期2011-09-12]
- 9. 沙场悍将吴国珍毅然投奔叶挺独立团 .咸宁新闻网[引用日期2013-03-09]
- 10. 中国近代史36位杰出军事专家叶挺简介 .人民网.2008-08-22[引用日期2013-02-18]
- 11. 叶挺流亡生涯 .中国红色文化网[引用日期2013-12-10]
- 12. 叶挺:被迫退党 代陈毅受过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2013-12-10]
- 13. 抗日名将叶挺 .新浪新闻[引用日期2014-01-05]
- 14. 永远的丰碑:叶挺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01-05]
- 15. 叶挺 .闽西新闻网[引用日期2013-12-10]
- 16. 叶挺生平大事记 .中国红色文化网[引用日期2013-12-10]
- 17. 《囚歌》是叶挺送郭沫若寿礼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引用日期2013-12-18]
- 18. 开国军事家--叶挺 .中国清明网[引用日期2013-12-10]
- 19. 叶挺同志生平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12-10]
- 20. 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记周恩来与叶挺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3-12-10]
- 21. 毛泽东为何称叶挺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12-10]
- 22. 叶挺: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2019-12-21]
- 23. 叶挺将军子女今何在? .炎黄祭网[引用日期2013-12-11]
- 24. 叶挺将军之孙叶大鹰叶铁军 孙女叶小梅在兴县调研 .网易[引用日期2017-04-10]
- 25. 叶挺将军亲属向叶挺纪念馆捐赠两文物 .惠州网官方网站[引用日期2017-04-08]
- 26. 叶挺狱中的诱惑与空难之谜(图) .搜狐网[引用日期2013-12-11]
- 27. 皖南事变的背后:项英叶挺的争斗 (图)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12-11]
- 28. 解密"四八"空难:王若飞 博古 叶挺等17人遇难之谜 (5)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12-11]
- 29. 英雄城市--南昌 .东方网[引用日期2013-12-18]
- 30. 叶挺纪念馆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12-18]
- 31. 叶挺将军纪念园落成
- 32. 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 .恩施市旅游局[引用日期2013-12-18]
- 33. 惠州纪念叶挺将军诞辰 秋长中学更名叶挺中学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7-04-08]
- 34. 《南昌起义》字幕表 .海上电影[引用日期2019-12-20]
- 35. 《非常大总统》字幕表 .海上电影[引用日期2019-12-21]
- 36. 秦皇岛演员曾红生:第一个扮演华国锋的人 .燕赵文化网[引用日期2019-12-20]
- 37. 资料:电视剧《羊城风暴》演职人员表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9-12-20]
- 38. 资料:电影《八月一日》基本概况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9-12-20]
- 39. 叶挺将军 .时光网[引用日期2014-01-05]
- 40. 高希希新剧《毛泽东》热拍 王亚楠演叶挺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9-12-20]
- 41. 《建军大业》主演演员表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9-12-20]
- 42. 《热血军旗》李飞张进变革命领导人 演绎热血革命 .大众网[引用日期2019-12-20]
- 收起
词条标签: